在网站建设方案书的需求分析中,用户画像是理解 “谁会用这个网站” 的核心工具,目的是通过具象化的用户特征、行为习惯和需求痛点,让网站设计更贴合目标人群。用户画像的构建需避免 “数据支撑 + 场景还原”,避免抽象化描述,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
用户画像不是简单的人口统计学数据,而是包含 “是谁、在哪、做什么、需要什么” 的立体描述,核心维度需覆盖:
用户画像的准确性依赖数据来源,需结合客户提供的信息、行业常识和针对性调研:
-
利用客户已有资源
- 直接询问客户:“您的核心客户群体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如客户是高端家具品牌,可能回答 “35-50 岁,一二线城市,高收入家庭,注重设计感”)。
- 分析客户现有渠道数据:如有旧网站,可参考百度统计的用户地域、设备分布;如有线下门店,可询问店员 “顾客常问什么问题”。
-
行业对标与常识判断
- 参考同类网站的用户特征(如奢侈品网站用户多为高收入群体,教育类网站用户多为家长或学生)。
- 结合行业特性推断:如 To B 企业服务网站,用户多为 “企业决策者(老板 / 总监)” 或 “执行者(采购 / 运营)”,二者关注点不同(决策者看价值,执行者看细节)。
-
针对性调研(可选,适合复杂项目)
- 若客户对用户特征模糊,可建议简单调研:
- 问卷调查:针对现有客户,用 10-15 个问题收集基本属性和需求(如 “您希望在我们的网站上看到什么内容?”)。
- 访谈:选取 3-5 个典型客户,深度沟通 “访问网站的场景”“曾遇到的问题”(如 “您上次在同类网站查产品时,困扰的是什么?”)。
避免罗列干巴巴的条目,而是将数据转化为 “有名字、有场景、有需求” 的虚拟人物,让团队和客户能直观感知。
【用户画像1:精致妈妈 李女士】
- 基本属性:32岁,一线城市(上海),外企经理,家庭月收入5万+,本科以上学历。
- 技术熟练度:互联网熟手,习惯用手机购物、查攻略,日均刷小红书2小时。
- 访问场景:多在晚间21:00-22:00,用手机(WiFi环境)浏览,单次停留10-15分钟。
- 核心诉求:为3岁宝宝挑选“安全、设计感强”的母婴用品,同时关注品牌理念(如环保、无添加)。
- 行为习惯:先看“品牌故事”判断理念是否契合,再看“产品细节”(材质、认证),后参考“真实用户评价”(尤其关注其他妈妈的使用体验)。
- 痛点:讨厌夸张营销,反感“信息杂乱”(如弹窗广告),曾因某网站“产品参数不清晰”放弃购买。
【用户画像2:新手爸爸 王先生】
- 基本属性:29岁,新一线城市(成都),程序员,家庭月收入3万+,注重性价比。
- 技术熟练度:IT行业,对网站操作极熟悉,但耐心有限,喜欢“高效直达”。
- 访问场景:多在午休(12:00-13:00)用PC端快速浏览,单次停留5分钟内。
- 核心诉求:直接找到“0-1岁宝宝必备品”清单,快速对比价格和功能,好有“套装推荐”节省时间。
- 行为习惯:首页直接点“产品分类”,筛选“销量高”,只看“核心参数”(如适用年龄、安全认证),很少看长篇品牌故事。
- 痛点:讨厌“找不到搜索按钮”,曾因某网站“分类混乱”(如“奶瓶”同时出现在3个分类下)直接关闭页面。
用户画像的终目的是指导网站设计,需在方案中明确 “基于画像的设计决策”,体现逻辑闭环。
- 例 1:针对 “李女士(精致妈妈)” 的需求,网站需强化 “品牌故事页” 的情感叙事,产品页突出 “材质认证” 和 “用户真实评价” 模块,且全程无弹窗干扰。
- 例 2:针对 “王先生(新手爸爸)” 的需求,网站需在首页设置醒目的 “搜索按钮” 和 “分类导航”,增加 “新手套装推荐” 板块,产品参数用 “表格化” 呈现(一目了然)。
- 聚焦核心用户:优先描绘 1-3 个核心的用户群体(占比 80% 以上),避免过多画像导致重点模糊。
- 避免主观臆断:数据尽量来自客户反馈或行业常识,标注 “基于客户描述”“行业常规特征” 等来源,增强可信度。
- 与功能需求联动:每个画像的 “核心诉求” 和 “痛点” 都应对应后续的功能设计(如用户怕 “找不到入口”,则导航需简洁直观),让客户看到 “我们懂用户,所以这么设计”。
通过这样的用户画像,需求分析部分会从 “泛泛而谈” 升级为 “精准落地”,为后续的网站规划提供清晰的用户视角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