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的网络营销怎么做? |
发布时间:2016-07-09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3390 |
写在前面: 资本都是逐利的,即使是打着“共享”名义,看重的也仍是背后的经济回报。 固然,针对专车(官方称“网络预约出租车”或“网约车”)的监管规则还没有正式出台。 但是,经由一场大雨的“浸礼”,应该也让良多乘客看清晰了专车平台的本来面目。 经商赚钱无可厚非,没有监管的资本逐利,终极伤害的仍是乘客群体。 一场大雨,终于让“浓妆艳抹”的专车、快车平台露出了本来面目。 在这些专车平台眼中,它们高举的“共享经济”旗帜,说到底不是为了“共享”互助,而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7月20日,北京地区迎来一轮强降雨,原本是一次展示专车平台“共享”理念和上风的良机,结果让滴滴、Uber等专车平台“动态加价”给良多乘客“泼了一盆冷水”。 据媒体报道,在早高峰、中午、晚高峰三个时段在部门商务区和居民区尝试叫车,调查发现,滴滴出行、Uber、神州专车三个平台均泛起动态加价。 特别是在早高峰时段,滴滴出行平台快车、专车服务大多加价1.5-2倍,出租车则需加8-40元不等的调度费才有司机接单;Uber的动态加价在晚高峰曾一度高达3.4倍;神州专车泛起加价1.6倍左右。 与上述平台比拟,易到、首汽约车没有加价。 对此,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台还设置了动态调价上限,为59元,以免泛起“趁水打劫”。 但从一些用户的实际体验来看,滴滴快车的多数加价幅度都在2倍左右,部门加价幅度最大达到了4.2倍。 假如“4.2倍”的加价幅度还不算“趁水打劫”宰客的话,恐怕连“黑车”都不好意思叫自己“黑车”了。 那么,专车、快车“动态调价机制”该何去何从?在保持平台公道贸易回报的同时,又如何避免平台滥用上风地位,随意加价或漫天要价侵害乘客的正当权益? 动态调价机制有公道性,但不应沦为“牟利”工具动态调价机制,原本是各个专车平台应对日常出行高峰时段的“供需调控”工具,在乘客端,通过进步用车本钱引导部门用户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而在司机端,通过进步客单价刺激更多司机选择接单或抢单。 假如平台在动态调价中没有利益纠葛的话,那么,这种机制在日常出行时段使用还算有一定的公道性。 但是,因为当前包括滴滴、Uber在内的各个专车平台,不仅大幅压缩了面向乘客端及司机真个双向补贴,而且还面向司机按照每单金额20-26%比例收取服务费。 那么,动态调价机制也成为了各大专车平台“牟利”工具或手段。 因此,假如没有强有力的外在监管机制,动态调价机制使用频率越高、时长越长,对乘客的利益损害越大,而平台及司机的收益越高。 简朴说,看似公道的动态调价机制,实际上是建立在侵害乘客权益基础上的变相牟利手段,即使在日常出行约车中,也应该控制其使用的时段、时长及频次。 异常天色情况“约车加价”,是宰客更是乘人之危2015年10月10日,交通部会同多部分起草的《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治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按照此前《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的轨制设计,专车运价是有可能实行“市场调节价“的。 相对于传统出租车的“政府指导价”,专车本身在定价机制就处于上风地位,其收益空间也比传统出租车更高。 假如在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条件下,还答应专车平台实施“动态调价机制”的话,在资本牟利冲动的驱使下,专车平台滥用动态调价机制扩大收入来源的风险或概率将大幅激增。 在异常天色时段,引导更多道路行驶车辆降低空驶或进步满座率,原本恰是施展“互联网+”技术上风的绝佳良机,但假如留存“动态调价机制”甚至不限定加价幅度上限,那么,加价机制势必会让乘客成为平台及司机“刀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 更重要的是,在类似大雨等异常天色时段,滴滴、Uber等专车平台的“动态加价”与“黑车”的漫天要价,不仅没有区别且更有“乘人之危”的嫌疑。 规范“动态加价机制”,或取缔或做上限治理假如技术提高的结果,是让“黑车”更“黑”,让”流氓“更”流氓“,那么,这种技术提高远比倒退更可怕。 因此,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动态加价机制”的公道性远小于其危害性,从保障乘客利益考虑,假如未来的专车定价机制选定了“市场调节价”,答应专车价格高于或大幅高于出租车价格,那么,监管部分就应该禁止或限制平台使用“动态加价机制”。 好比,在异常天色状况下,严禁使用“动态加价”或限制加价幅度,在出行高峰时段,严格控制加价时长等,避免形成新的不公平交易前提。 在这次北京大雨天色中,首汽约车、易到用车等专车平台并未面向乘客端“动态加价”,这也表明定价较高的专车服务可能更轻易公道调控司机接单。 此外,从专车与平台的关系来看,首汽约车的司机与平台是直接的劳动关系,在异常天色状况下,平台与司机的强治理关系,也有助于平台引导司机适度延长工作时间,响应更多人的叫车需求等。 目前,已完成公家意见征求的《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还未正式发布,专车服务的上风毋庸多言,但是,对于专车服务可能存在的危害或风险,则更需要关注并加以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