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合肥浪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服务热线:400-099-8848

中小型企业该如何做好论坛推广并实现盈利

发布时间:2016-07-19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3350


在短短 19 个月时间内,亚马逊市值增加了 2200 亿美元,相称于四个百度。然而,巴菲特和芒格的伯克希尔却选择无视,在补仓沃尔玛时,宁可绝不吝啬地赞美亚马逊 CEO 贝佐斯,也毫不愿意投入一分钱。以贝佐斯贸易新哲学著称的亚马逊,毕竟差在哪一环?


一、为什么伯克希尔不投资亚马逊?


本周,美国五大科技公司陆续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各有亮点。不外,我最关心的始终是亚马逊,这两年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它是股神巴菲特和芒格投资史上的最大污点。


如你所知,他俩的伯克希尔投资了沃尔玛,而不是亚马逊。然而,两家公司近年的市值走势却是这样。



2014 年,贝佐斯被《哈佛贸易评论》选为 100 位卓越 CEO 第一名,当选理由即股东回报率惊人:在调整国别后,1996 年到 2014 年的股东回报率,依然达到了 152 倍。


而且,这还不是终点。


从 2015 年至今,短短 19 个月内,亚马逊的市值不仅超过了沃尔玛,还超过了伯克希尔。本周末亚马逊市值达到 3657 亿美元,比 2015 年第一个交易日的 1438 亿美元高出了 2200 亿美元。假如你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四个“百度”。



如今,亚马逊的 Q2 财报好像正在进一步垦实 3600 亿美元这一市值。业绩不仅大幅好于预期,而且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连续第三个季度刷新历史最高利润,收入获四年以来最快增长。


面临这支超牛成长股,为什么巴菲特和芒格选择抛却?回溯亚马逊的历史,以及巴菲特、芒格的投资尺度,至少有三件事令我想不通。


1


假如说巴菲特和芒格曾经忽略过它,这其实说不通。亚马逊的爆发并非一朝之功,至少在 20 年前,成长之初,它就被人广泛地和沃尔玛作对比。


而且巴菲特和芒格有的是时间寻找安全边际。固然亚马逊现在的股价很高,但是 20 年来曾泛起多次超跌状态。只要他们想投资,就会有至少 3 个以上的合适机会,好比 2000 年科技泡沫破裂、2008 年金融危机。


更何况,他们的投资逻辑并非基于当下价格,而是未来价值。


2


在错过了 0 到 1400 亿美元的阶段后,当亚马逊率提高前辈入云计算板块,为何仍没有引起巴菲特和芒格的正视?


要知道,一方面云计算具有长期成长性,另一方面亚马逊在云计算市场的市场地位远远领先于微软和谷歌。


事实上,在最近 19 个月的 2200 亿美元的暴涨中,AWS (亚马逊网络服务,即云计算业务板块)是重要估值元素之一。当 2015 年亚马逊第一次宣布 AWS 业绩时 ,股价即暴涨了 14%。。


3


也许,独一能解释的原因只有一条:他俩看不懂。两人都固守自己的能力圈,看不懂则不投资。


当然,他俩所谓的“看不懂”,和我们的理解不同。他们是说看不懂 10 年后这家公司的发展模式,无法猜测 10 年后自由现金流,从而无法确定价值。他俩投资的特色是,通过猜测未来现金流,选定 6~8 个成长股,然后长期持有。


这更加令人困惑。在了解伯克希尔的投资逻辑,以及贝佐斯的贸易哲学后,你会发现,亚马逊简直就是为伯克希尔的投资前提量身打造。


贝佐斯在每年一度的致股东信后面,都会附带 1997 年那封。夸大自己坚持长远价值,在优化财务报表和长期自有现金流的矛盾中,选择后者。回溯亚马逊 20 年的历史,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所以,面临这支超牛成长股,为什么巴菲特和芒格选择抛却?


二、如何在 1994 年规划亚马逊成为 2 万亿市值?


既然无法从亚马逊的历史以及巴菲特、芒格一些碎片化的投资尺度中得到谜底,我决定试着从芒格解决题目时的框架出发。


作为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军师,芒格固然低调得多,但却有着庞大而精密的投资逻辑。巴菲特从早期的格雷厄姆信徒转向如今我们认识的股神,受他影响最深。


《穷查理宝典》记实,在 1996 年的一场私密场合,芒格做了一个“关于现实思维的现实思索”演讲。


他自问:假如在 1884 年碰到可口可乐创始人,为了换取公司一半的股权,我将告诉对方如何用 200 万美元打造一家价值高达 2 万亿美元的企业?


然后使用了五个思维工具自答,完美阐释可口可乐 100 多年之后的现金流。


假如我们在 1994 年碰到贝佐斯,为了换取一半股权,将如何阐述:用 XX 元打造一家价值高达 2 万亿美元的企业呢


在我看来,芒格的思维框架完全合用于这个题目,而且我们的题目更加简朴,不用 100 多年那么久。


第一个思维工具



芒格:这个有用的观念跟伽利略的论断如出一辙。伽利略说,惟有数学才能揭示科学的真实面貌。这在乱糟糟的日常糊口中同样有用。假如缺乏数学运算能力,在我们大多数人所过的糊口中,我们将会像一个参加踢屁股比赛的独腿人。


2 万亿市值意味着什么?假如资本市场给你的 P/S 估值是 1 倍,那么你需要达到 2 万亿销售额。


假设到 2025 年,全世界 GDP 达到 100 万亿美元,其中 1/20 是由零售业的增加值贡献,那么零售业的增加值是 5 万亿美元。零售业销售额和增加值保持在 8:1,那么零售业的市场规模是 40 万亿美元。


在这个 40 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假设电子商务的占比达到 50%,则全球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是 20 万亿美元,作为据有全球电子商务市场 1/10 的亚马逊,将实现 2 万亿美元销售业绩。


假如你能拥有 2 万亿美元销售业绩,那么 2 万亿美元的市值对你来说就太简朴了。


回顾亚马逊历史,你会发现,大部门时间里,它的股价和销售额的增长曲线都完美地重叠在一起。只不外,最近 19 个月跟着 AWS 的业绩表露,股价曲线泛起了偏离,这意味着什么,后文揭示。


第二个思维工具



芒格:简化任务的最佳方法一般是先解决那些谜底显而易见的大题目。


面临如何把亚马逊做成 2 万亿市值这个目标,我们正好有两个大题目:


第一,你很难想象当我们市值达到 2 万亿美元时,我们居然没有一个强盛的品牌,消费者不知道该怎么通过搜索网页找到我们,我们打下的电商市场可以等闲地被其他仿冒者挤占。


所以,必需把贝佐斯起的“亚马逊”的名字,变成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强盛的品牌。


第二,你很难想象当我们市值达到 2 万亿美元时,我们居然只是一家龟缩在西雅图的电商,西雅图的人民要给我们贡献多少购买力才够呢。我们必需在西雅图创业后,便将业务拓展到美国其他地方,快速地用我们的平台占领全世界。


所以,这需要我们有一套强盛的服务,包括更低的价格、更快捷的物流、更多样化的商品。


第三个思维工具



芒格:你必需以跨学科的方式思索。


如何拥有一个强盛的商标呢?


我们需要用基本的学术观念来理解这种生意的本质。从心理学入门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本质上我们要做的生意就是创造和维持前提反射”。亚马逊的品牌形象会扮演刺激因素的角色,只要你想购物就会来亚马逊,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反应。


如何创造和维持前提反射呢?心理学的两种谜底是:通过操纵性的前提发射,通过经典的前提反射。


操纵性反射的部门很轻易完成,我们只需要将在亚马逊购物的用户回报最大化,也就是保持低价、快捷物流、便捷操纵。


创造经典的前提反射较难。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的神经系统可以对着不能吃的铃铛流口水。假如我们想要激发联想,但又不想花费巨资广告费,那么我们只有诉诸口碑。这又回到了低价、快捷物流、丰硕商品,只有它们才能带来口碑。


第四个思维工具



芒格:真正的大效应,也就是 lollapalooza 效应(芒格自用词),通常是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泛起。好比,肺结核之所以能够治愈,是由于他们同时服用了三种药物。


假如想成为 2 万亿市值公司,亚马逊也需要有这样的 lollapalooza 效应。


在这里,不用我们自己设想,贝佐斯的“飞轮效应”做的已经很好。


他一直坚持:用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地用户;更多的用户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额,这不仅会吸引第三方来亚马逊平台卖东西(亚马逊可以赚取佣金),而且会令亚马逊降低本钱赚取更多利润(平摊物流本钱);更多的产品、更高的效率又将带来更多的用户。任何一个飞轮只要运行顺畅,就会加快整体轮回过程。


实在,这又延伸了第二个思维工具的题目二。


第五个思维工具



芒格:光是正面思索题目是不够的,你必需进行反面思索。就像有个乡下人说过的,他要是知道他的死亡地点就好了,那他就永远不去那里。


如何才会导致失败呢?


第一,只要我们的商品价钱很贵。


所以,只要我们建构了足够大的平台,就可以争取在供给商那里有更大的议价空间。只要我们有足够多的客户,就可以平摊物流等本钱。这样,就可以保证低价。


第二,只要我们的竞争对手能提供我们提供不了的商品。


我们需要保持更多的商品。曾给亚马逊高估值贡献重要气力的 AWS、kindle 和电子阅读就是这样的“新”产品,在亚马逊之前,没有人供给过。


事实上,AWS 云计算、kindle 数字媒体两项立异业务是近几年亚马逊升值的最大元勋,甚至强力到令市值增长曲线偏离了销售额增长曲线。


可是,它在贸易上的成功——颠覆式立异——却正是芒格投资法的致命陷阱


立异有两种,一种是持续性立异,一种是颠覆性立异。亚马逊改进物流体系,是持续性立异。推出 kindle,接近颠覆性立异,为了抵挡苹果在数字媒体领域的竞争,它不仅挤压传统出版商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在初期挤压了自己的利润空间。推出 AWS,则更是前所未有的开发了一类新客户,开辟了云计算这个新市场。


实在,巴菲特、芒格的投资逻辑很简朴,只要能看懂 10 年后的自由现金流,就可以判定价值。但面临未知,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新产品在等着我们。想要在此基础上猜测未来 10 年的现金流,更是无从入手。


在此意义上,科技企业的估值最难。在英特尔、IBM 转型成功前,你并不知道能不能从出产腕表成功转型到出产电脑,然后踩准时代脉搏。最好的失败例子则是雅虎,它抛却了进军搜索业务,将筹码押注在网页媒体服务,最后沦落至此。


假如你足够细心,会发现在一代代科技公司里,存在一种平常可见的市值演变现象:当微软以指数式增长时,我们无法预见它的悬崖式着落;当它崩溃时,我们只看到了谷歌的指数式增长


对于大多数专注科技类的风投而言,猜测未知同样难题,所以他们只好用收益项目笼盖那些亏本的投资。



尽管贝佐斯有一套很好的逆向立异法则,从用户体验出发,时刻想着如何更好晋升用户体验,就能制造更多立异。然而这并没有让它成功避免失败案例,好比耗资巨大的 zShop 以及一些收购案等。回顾 AWS 的泛起历史,你会发现这真的布满了偶合。事实上,贝佐斯自己也公然承认,立异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在芒格、巴菲特的逻辑中,颠覆类立异支撑的估值属于不可预判,不像可口可乐那些公司,买了之后不必再操心什么时候卖出。芒格的投资逻辑要求他每次挥棒都能击中好球,而不是什么现代投资理论的分散投资,更不会有什么 1% 的项目收益笼盖 99% 的项目亏损。


的确,亚马逊坚持长期主义、现金流价值,符合芒格的口味,可是它的成长布满着变数,成功难以复制,所以风险相称大,有时你甚至难以判定它的增长会不会吞噬自己的利润。


三、倒推贝佐斯的贸易哲学


固然站在 1994 年的时候,我们发现在芒格投资法里亚马逊存在陷阱,但 20 多年后,亚马逊能从众多类电商平台中厮杀出来,成为风投手里那 1% 的投资神话,不得不说,无意偶然中存在着必定。


在贝佐斯每年一度的致股东信,以及各种报道、传记中,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兼具战略与战术思维的企业家。今天,通过贝佐斯的 19 封致股东信,我将先试着倒推他的贸易新哲学。


因为贝佐斯自己在 19 封股东信中的叙述实在是相反的。所以,我的阐述实在是正好负负为正了。


他为什么反着说?由于这个传播巨匠只想让我们看到他愿意让我们看到的那一幕。他从客户至上开始讲,说由于真心实意为客户着想,并且坚信客户和股东利益可以在长期达成一致,所以最后达到了成功。


1、企业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作为一名企业家,他最先认清了什么是企业价值,那就是未来自由现金流,而不是利润。通过与更少的畅通流畅股这一做法搭配,他将回馈股东更多价值。



我们为什么不像大多数人那样,首先关注每股盈利或盈利增长?谜底很简朴,盈利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现金流,股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而不仅仅是未来盈利的现值。未来盈利是每股未来现金流的组成部门——但是并非其独一的重要组成部门。运营资本和资本支出也很重要,由于是未来的股份稀释。


 


尽管有些人会以为这有悖常理,但是一家公司可能在特定环境下通过盈利增长损害股东价值。当增长所需的资本投资超过这些投资产生现金流的现值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贝佐斯致股东信)


他自己曾举了一个例子解释:



设想一位企业家发明了一种机器,可以快速把人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这台机器价值昂贵,耗资 1.6 亿美元,每年能够运送 10 万名乘客,使用寿命为 4 年。每次载客运行售票 1000 美元,能源本钱为 450 美元,劳动力本钱为 50 美元。


 


生意很好,第一年运送了 10 万人次,完全施展了一台机器的能力。在扣除 4000 万折旧费、5000 万能源、劳动力本钱,产生了 1000 万美元的盈利。


 


这家公司优先考虑收益,决定投资更多的资金,从第二年到第四年增加更多的机器。


 


第四年结束后,复合收益增长率 100% ,累计盈利 1.5 亿美元。考虑到上述利润表的投资者会感到非常兴奋。


 


然而,现金流量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同样在这四年里,运输业务产生了 5.3 亿美元的负自由现金流。


 


当然,其他贸易模式的盈利更接近现金流。但是我们的运输模型表明,不能依靠利润报表来判定股东价值的创造或毁灭。


 


这个故事里,每年的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分别是 5000 万美元、1 亿美元、2 亿美元和 4 亿美元,连续三年实现 100% 的增长。但是没有考虑到 12.8 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资本支出对创造现金流必不可少,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不能代表现金流。


 


假如我们相应地修订增长率和机器的资本开支——现金流情况毕竟是更加恶化仍是有所改善?


 


希奇的是,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这项业务增长速度越慢,发展会越好。为第一台机器投入初期资本支出后,理想的增长轨迹是尽快增加 100% 的运营能力,然后休止扩张。然而即使只有一台机器,累计现金流总额直到第四年才超过初期的机器本钱。


 


可是考虑到贴现率是资本本钱的 12%,现金流依然是负值。


2、如何保证长期现金流战略?


贝佐斯的谜底是,为了长期的未来忍受现在的亏损,不惜一切拿到市场领导地位,乃至专营权。


想要拿到定价权,就没有办法只做成中等规模的电商,大了还要更大。反之,假如没有专营权,没有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他就没有办法向供给商压价,以便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他在股东信中说,自己把除了物流本钱之外的本钱全部视作固定本钱,那么没有市场领导地位,他就无法尽可能的摊薄这部门本钱。


3、如何获取市场地位?


亚马逊将筹码押注在“用户至上”。在低价、便捷、品类三个方面不遗余力的晋升用户体验,然后让公司像用“飞轮”一样跑起来。



贝佐斯飞轮效应:用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地用户;更多的用户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额,这不仅会吸引第三方来亚马逊平台卖东西,而且会令亚马逊降低本钱赚取更多利润;更多的产品、更高的效率又将带来更多的用户。任何一个飞轮只要运行顺畅,就会加快整体轮回过程。


可以说,亚马逊的贸易模式融合了它的前辈精髓。一方面,像沃尔玛那样优化供给链效率,通过商品的进销差价获取利润(固然大部门利润被运营本钱吞噬);二是类似家乐福那样收取通道费,由第三方卖家支付佣金。


4、如何决议计划,使用“数据”仍是“判定”?


敲定方向后,他在详细实施中同样贯串自己的贸易新哲学。


2005 致股东信中,贝佐斯提出了一个题目:数据和数学模型,有助于企业做出准确决议计划;然而以“判定”为基础的决议计划,经常碰到争议,面临不同的声音,企业整体决议计划应该如何抉择?



不管是精彩的谜底仍是糟糕的谜底,数学都可以告诉我们长短对错。这就是大家都喜爱的决议计划类型。亚马逊的良多决议计划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


好比,亚马逊使用现有的物流网络来预计季节购物高峰,为新产能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观察预期的产品种类,包括产品规格和重量,来决定需要多大的仓储空间;为了缩短配送时间,减少出库运输本钱,在接近客户、交通关键和现有举措措施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流中央的位置。



然而,并非我们所有的重要决议计划都能用这种令人羡慕的数学方式来解决。有时候我们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历史数据来进行指导,我们不可能进行前瞻性实验。


好比,亚马逊的低价商品的决议计划,就是个不能通过数学方式来完成重要决议计划的例子。


降低价格的时候,已经违反了数学模型,智慧的做法应该是上调价格。即使加入价格弹性这一概念,也仍旧无法支持价格下调。固然把价格降低一定幅度将导致产品销量一定比例的增加,但除了少数例外,短期内产品销量的增加不足以补偿价格的下降。


不外,贝佐斯以为,现有数据对价格弹性的定量反映是在短期内的,只能预计降价在本周和本季度内的影响,但是不能精确预计持续降价在今后五年、十年或更长时间内对业务的影响。


所以,他的判定是以降价的形式进步对客户的回报率和规模经济,会建立长期的良性轮回,带来金额更高的自由现金流,从而为亚马逊带来更宝贵的价值。


他对超级免费送货服务 Free Super Saver Shipping 和  Amazon Prime 计划也作出了类似的判定,这两项功能在短期内耗资不菲,但从长期来看,的确为亚马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价值。



以数学为基础的决议计划需要广泛的共鸣,以判定为基础的决议计划常常引起争议,至少要等到付诸实践才能得到证实。任何不愿意忍受争议的机构,在做出第一类决议计划时也会限制自己。然而,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仅会限制争议,也会限制立异和长期价值的创造。(贝佐斯致股东信)


四、预报:亚马逊商战之 36 计


贝佐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一方面,他有着顽强的贸易意志,也有着深邃的贸易战略,他的思惟甚至被视作贸易新哲学。另一方面,在传记《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以及一些报道中,我们会发现更多关于他的贸易运作细节,他发起了良多商战,用诡诈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一些做法。


如今,这些商战固然大多沉没在尘土堆,但细细读来,仍不禁要为这个狡诈、阴险、顽强、智慧的企业家拍掌。至少,我自己是看到他已经用了中国传统 36 计中的 20 多个计谋。


假如有机会,我会再从商战角度聊贝佐斯的那些贸易策略。在我看来,他的贸易策略之于亚马逊的作用,不下于贸易战略。究竟是前者保证了它贸易新哲学的落地。当然,那篇文章可能就没有这么“风和日丽”了。

上一条:百度竞价治理职员的几项重...

下一条:内容营销必需学会内容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