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型网站建设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
发布时间:2016-02-21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3063 |
多年以来,有两个事一直呼声很高,却老是没有落地,一个是小李子得奥斯卡,一个是淘宝上3.15。2015年大家都脚着,也该轮着电商被吊打了,当天晚上竟然泛起了“技术性延迟”。2015就这样过去了。神奇的2016年,观众精诚所至,这两件事都实现了。 尽管有意无意,略显避重就轻,刷单在电贸易的诸多恶疾中,不算严峻的,还有好几家陪吊打,3.15这是拿小钢炮开舆图炮。阿里回应3.15的声明,也把锅甩给通讯平台,甩给社会。但对于电贸易界,心照不宣,刷单暴露的,不只是刷单的题目,更触及平台模式的基本面。 其中GMV的膝盖就中了一箭。GMV是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商品交易总量。原本是电商新兴的平台模式专属的新指标。传统零售习惯用销售额,是针对单一企业,而GMV囊括了平台上的众多企业。传统零售业态最接近平台模式的集贸市场,一般没有手段统计卖家的总销售额,相称于GMV,集贸市场的贸易模式是地主、收租子,租子是定额的,就算能统计,也没什么意义。 集贸市场总销售额和GMV还有所不同。传统零售对消费者,普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电商从下单、发货到收货、打款,各环节之间有延迟,甚至长达数周,存在变数。所以GMV要大于销售额,扣除“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等项以后,才是实际发生的销售额。 同理,刷单也不是实际发生的销售额,应该从GMV中扣除。3.15揭露了刷单工业的规模,相应这个份额也会颇为可观。 尽管这么水,实际上就不能算严格的财务指标,并不为美国同行和资本市场正视,但海内电商平台就喜欢拿GMV说事。它的“劣质”也恰是它的“上风”,就是数字大、好看。但做生意不是混娱乐圈,赚地是真金白银,好看不能当饭吃,为什么指标要好看呢?这说来话长,既是“中国国情”,也是互联网、电商还处在低级阶段,GMV确实能当饭吃。 枢纽在于,阿里的贸易模式,以广告为主,相称于进级的收租子。电商与传统零售的重大区别在于,传统零售有进入的门槛,淘宝开店本钱近乎零,实体铺位是有限的,网络货架无穷长。 门槛低,进来地人也就多,要想从亿万小卖家中露出,到达消费者,必需投入不菲的广告费。广告费是先期投入,与实际销售额不直接相关。于是成就了阿里的贸易模式。 但犹如互联网改变不了爱情、婚姻的本质,人长地丑,上婚恋网站,也变不成宋仲基。同样也改变不了贸易的本质:供需匹配。既使到达了消费者,离实现交易还有不小的间隔。 早年的统计显示,美国小企业均匀寿命不到7年,而海内小企业约为3-4年。进入互联网时代,创业的门槛更低了,倒闭的门槛也更低了,此消彼长,可想而知,企业的均匀寿命更短了。倒闭也不是完全没创造价值,以前养活了写字楼,还有打办公众具、手刺等一系列厂商,今后还能为阿里贡献GMV和广告费。 想当年阿里是靠2C的小伙伴发家,等做大成天气,就推出2B的天猫,流量也向后者倾斜。“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换旧人,就叫人家牛夫人了。”加之整个电商环境的进化,小卖家的倒闭率进一步进步。对,当年后来,小卖家就是在YY上组织冲击阿里,这次又有它,刁民总想害朕。 至少目前,倒闭率高不是题目,只要能保证源源不断的新来者,就能保证平台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韭菜割一茬,又长一茬。铁打的平台,流水的卖家。对于拉新,阿里已经试探出一套成熟的方法论,GMV就是大杀器之一。其数字迅猛增长,对潜伏卖家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比其它任何指标或现象,都更具说服力。上升的时候看势,也能提振一些资本市场的决心信念。于是成就了GMV神教。
理论上卖家和平台是长期合作伙伴,双赢、共同成长。但在阿里的模式下,只是快速消耗品。理论上GMV是一个经营的成果、终点,但在阿里的模式下,却颠倒成一个原因,经营的出发点。 阿里从上到下,身体力行地贯彻GMV神教。创始人马云英语教师出身,演说极具鼓动性,立意甚高,言必称国家、民族、人类,民间戏称“马主席”。阿里公关团队以战斗力强著称,业内戏称“能分拆独立上市”,实际上在公司的矩阵里,公关一般相对边沿,公关宝宝们心里苦。最近又有讨论,公关有没有用,别家有没用不好说,阿里公关肯定有用,不但有用,仍是枢纽业务团队。忽悠不但是出产力,还可以是核心竞争力。淘宝小二的KPI也是GMV,之后演变成更直白的“支付宝交易额”。 GMV高于其它指标,双11的GMV又高于其它时段的GMV,见阿里财报,Q4的GMV老是较双11所在的Q3低。跟着双11GMV逐年飙升,系统也越来越不堪重负:挤压了其它时段数字,大促期间有快递员忙地穿尿布,大促前老是各家快递离职的高峰,等等。但阿里仍旧不顾一切要再立异高,刚过去的2015年双11,当日GMV已经迫临千亿,还包下芒果台办了一台晚会,群星璀璨,收视率碾压春晚。这都是神迹啊,迷途的羔羊们,快来给信奉充值。 GMV神教也把整个电贸易,还有同样平台模式的O2O,带歪了。像京东这样,B2C起家,合用传统销售额指标,标品的退货率也低于非标品,拘于业界惯例,也要发布GMV。正好授阿里以柄,喜欢对比两家的GMV,但实在就像集贸市场和超市,是两个业态,不能直接对比。O2O行业在烧了无数人民币,堆出巨大的GMV以后,纷纷合并了。今年3.15 O2O是重灾区,有多家上榜,刷单门还吊打了大众点评,已经和美团合并成最大的O2O平台。 回到刷单,阿里的3.15回应中对这个“灰黑工业”表现地嫉恶如仇,但有心无力。但实际上刷单对阿里的影响是复杂的。首先,确定无疑,为阿里正视的GMV做出了贡献。显然有一些卖家的一生,另一些卖家的早期,大部门GMV都不是实际发生,而是刷出来的。其总数占阿里的盘子多少,可能阿里自己也没法精确统计,但相关职员凭经验,应该冷暖自知。当然打死也不会说的。 另两个效应存疑,理论上刷单直接抢夺了阿里一定数目的广告费。但刷到一定级别,卖家就会开始在阿里投放,刷单无形中加速了这个进程。这两个“正能量”,一个“负能量”,可以有各种组合。总之,刷单工业和阿里的关系并没有回应中这么黑白分明,也是“灰”的。 GMV神教一统江湖多年,近来却依稀露出一些败象。刷单门是一个,财报也可见一斑。阿里的活跃用户数已经破4亿,接近中国的网民数,相应增长触顶。很难统计海内的潜伏卖家规模,但经由这么多年,应该也发掘地差未几了。 那GMV还能再上层楼嘛?或者还能再上,观众也已经审美疲惫。上升的时候看势,下降的时候看值,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等指标,比GMV具指导意义。又或者能再立异教,普渡众生?马主席和阿里公关团队的聪明,不是我等俗人能想象的。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