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合肥浪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服务热线:400-099-8848

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可以进行用户画像?

发布时间:2025-09-19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04
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需要结合 “数据收集”“行为分析”“场景还原” 三大环节,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项目阶段(如无用户基础的初创品牌、有存量用户的成熟企业),以下是具体可落地的方法,按 “数据来源” 和 “操作难度” 分类说明:

一、基础层:利用已有资源快速构建(适合预算有限、无调研条件的项目)

这类方法无需额外投入,通过梳理客户或行业的现成信息,快速勾勒用户轮廓,适合网站建设初期的需求定位。

1. 客户直连访谈法(直接的需求来源)

  • 操作方式:与客户(企业方)的核心负责人(如市场总监、销售经理)进行 1-2 次深度访谈,聚焦 “谁是你们的核心客户”“他们的特点是什么”,避免空泛问题,用 “具体案例” 引导输出。
    • 关键问题示例
      • “你们线下门店里,买得多的客户是哪类人?能举个具体例子吗?(比如年龄、职业、买什么产品)”
      • “客户咨询时问得多的问题是什么?(比如‘材质安全吗’‘怎么安装’)”
      • “之前有没有客户反馈过‘想看但没看到’的信息?(比如‘没有尺寸表’‘没有使用教程’)”
  • 优势:直接获取客户对目标用户的认知,避免脱离业务实际;耗时短(1-2 小时),成本低。
  • 注意事项:客户可能存在 “主观偏差”(如认为用户关注 “高端”,但实际更关注 “性价比”),需结合其他方法交叉验证。

2. 行业对标分析法(参考同类网站的用户定位)

  • 操作方式:选取 3-5 个同行业的优秀竞品网站(或目标客户认可的参考案例),分析其 “为谁设计”,反推用户特征。
    • 分析维度
      • 视觉风格:若竞品用 “低饱和色 + 简约排版”,可能面向 “高收入、注重质感” 的用户;若用 “高饱和色 + 卡通元素”,可能面向 “年轻群体”。
      • 内容重点:若竞品首页突出 “案例展示”,可能面向 B 端企业客户;若突出 “优惠活动”,可能面向 C 端消费者。
      • 功能设计:若竞品有 “多语言切换”,可能面向国际化用户;若有 “长辈模式”,可能覆盖中老年群体。
  • 工具推荐:用 “SimilarWeb” 查看竞品的用户地域、设备分布;用 “百度指数” 查看行业关键词的用户画像(如 “母婴用品” 的用户年龄、性别占比)。
  • 优势:快速对齐行业共性,避免 “闭门造车”;适合无用户基础的初创品牌。

3. 存量数据分析法(适合已有用户的成熟企业)

  • 操作方式:若客户已有旧网站、公众号或线下门店,提取历史数据中的用户特征:
    • 旧网站:通过 “百度统计”“Google Analytics” 查看用户的地域(如 “70% 来自江浙沪”)、设备(如 “80% 用手机访问”)、停留页面(如 “产品详情页停留久”)。
    • 公众号:通过 “微信公众号后台 - 用户分析” 查看粉丝的年龄、性别、地域(如 “30-40 岁女性占 60%”)。
    • 线下数据:销售台账(如 “某款高端产品 80% 卖给企业客户”)、客户投诉记录(如 “10% 投诉‘找不到售后入口’”)。
  • 优势:基于真实用户行为数据,比主观判断更精准;可直接发现用户痛点(如 “手机端加载慢”)。

二、进阶层:针对性调研补充细节(适合需精准定位的中大型项目)

若基础层方法无法满足需求(如客户对用户认知模糊、网站需差异化设计),可通过小规模调研补充细节,让用户画像更具象。

4. 轻量化问卷调查法(量化用户特征与需求)

  • 操作方式:设计 10-15 题的问卷,针对客户的现有用户(如会员、公众号粉丝)发放,聚焦 “基本属性”“访问目的”“需求痛点”,避免复杂问题。
    • 问卷结构建议
      • 基本属性(3-4 题):年龄(单选,如 “25-30 岁”)、职业(单选,如 “企业职员”)、常用设备(多选,如 “手机 / PC”)。
      • 行为与需求(5-6 题):访问网站的目的(多选,如 “看产品参数 / 查售后政策”)、关注的内容(排序题,如 “1. 产品质量 2. 价格 3. 品牌故事”)、遇到的问题(多选,如 “找不到搜索按钮 / 加载慢”)。
      • 开放反馈(1 题):“你希望我们的网站增加什么功能或内容?”
  • 发放渠道:客户的公众号菜单栏、会员群、线下门店海报(附二维码);样本量无需过多,50-100 份即可(核心是 “精准覆盖目标用户”,而非数量)。
  • 工具推荐:用 “腾讯问卷”“问卷星” 制作,支持自动生成数据报告(如 “60% 用户关注产品质量”)。
  • 优势:量化用户需求,避免 “以偏概全”;可直接获取用户的具体反馈(如 “希望增加尺寸表”)。

5. 典型用户深度访谈法(还原真实使用场景)

  • 操作方式:从客户的现有用户中,筛选 3-5 个 “典型代表”(如 “买过高端产品的用户”“多次复购的用户”“投诉过的用户”),进行 30-45 分钟的一对一访谈,重点还原 “用户与品牌互动的场景”。
    • 访谈逻辑:用 “场景引导” 替代 “直接提问”,让用户自然说出需求,例如:
      • 不要问 “你关注产品什么?”,而问 “上次你买我们的产品时,是怎么确定‘这个没问题’的?(比如看了什么、问了什么)”
      • 不要问 “你觉得网站缺什么?”,而问 “上次你想查‘产品保修政策’,是怎么找的?有没有没找到的时候?”
  • 记录要点:不仅记 “用户说的内容”,还要记 “行为细节”(如 “用户说‘看评价时会翻 3 页以上’”)和 “情绪反馈”(如 “提到‘弹窗广告’时语气不耐烦”)。
  • 优势:挖掘用户的 “隐性需求”(用户自己没意识到,但实际需要的内容,如 “想要‘尺寸对比图’,而非单纯的数字”);让画像更有 “场景感”。

6. 行为观察法(记录真实操作习惯)

  • 操作方式:邀请 2-3 个典型用户,在实验室(或线上远程)完成 “模拟访问网站” 的任务(如 “找到某款产品的参数表”“提交咨询表单”),全程录制屏幕和操作过程,观察用户的 “无意识行为”。
    • 任务设计示例
      • “假设你想了解这款沙发的‘承重能力’,你会在网站上怎么找?”
      • “如果你想联系客服,你会点击哪个按钮?”
  • 观察重点
    • 用户的 “犹豫点”:如 “在首页停留 10 秒,不知道点哪里”,可能是导航不清晰;
    • 用户的 “错误操作”:如 “点了‘产品图片’以为能进详情页,结果没反应”,可能是交互设计不合理;
    • 用户的 “放弃行为”:如 “填了一半表单,因为‘需要填太多信息’而关闭页面”,可能是表单设计冗余。
  • 工具推荐:线上用 “Zoom” 录屏,线下用 “眼动仪”(预算充足时)记录用户的视觉焦点;用 “热力图工具(如 Hotjar)” 分析旧网站的用户点击分布(如 “90% 用户点击了首页右侧的‘咨询按钮’”)。
  • 优势:避免用户 “口是心非”(如嘴上说 “关注品牌”,实际只看价格),基于真实操作行为提炼需求。

三、落地层:画像具象化(从 “数据” 到 “人物故事”)

无论用哪种方法收集数据,终都需将 “零散信息” 转化为 “有名字、有场景、有需求” 的具象化人物,避免数据堆砌。

7. 人物角色卡片法(常用的画像呈现方式)

  • 操作方式:将收集到的用户特征整理成 “人物角色卡片”,每个卡片包含 “基本信息”“场景故事”“需求与痛点” 三个核心部分,确保每个信息点都有数据支撑(如 “30-40 岁” 来自问卷,“关注材质” 来自访谈)。
  • 模板示例(某家居品牌网站用户画像):
    模块 内容
    人物名称 精致妈妈 - 张女士(给画像起名字,增强代入感)
    基本信息 35 岁,杭州,互联网公司运营总监,家庭月收入 4 万 +,有 1 个 6 岁孩子
    访问场景 每周五晚上 20:00-21:00,用手机(WiFi)逛家居网站,想给孩子房间买书桌
    核心需求 1. 书桌材质安全(需看到 “环保认证”);2. 尺寸适配(需看 “详细尺寸图”);3. 其他家长的真实评价
    痛点 1. 找不到尺寸表,需要翻很久;2. 弹窗广告太多,打断浏览;3. 客服入口隐蔽,想问问题找不到
    行为习惯 先看 “产品详情页”,再看 “评价区”,后看 “售后政策”,不看长篇品牌故事
  • 使用场景:将卡片附在网站建设方案书中,或在团队会议中展示,让设计、开发人员直观理解 “为谁设计”—— 例如 “张女士需要尺寸表,所以产品页必须突出‘尺寸参数’模块”。

四、方法选择建议

  1. 初创品牌 / 预算有限:优先用 “客户直连访谈法 + 行业对标分析法”,快速确定用户大致轮廓;
  2. 有存量用户 / 需精准定位:叠加 “存量数据分析法 + 轻量化问卷调查法”,用真实数据补充细节;
  3. 中大型项目 / 高定制需求:增加 “典型用户深度访谈法 + 行为观察法”,挖掘隐性需求,确保设计贴合用户习惯。
核心原则:用户画像不是 “一次性任务”,而是 “动态调整” 的过程 —— 网站上线后,可通过 “用户行为数据(如百度统计)” 持续优化画像,让后续的内容更新、功能迭代更精准。

上一条:列举一些用户行为分析的方...

下一条:详细说明企业网站内容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