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淘宝网成功对地方性网站营销的启示 |
发布时间:2016-04-10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3420 |
故事最开始,只是汽车圈子里的事。付强,这位沃尔沃中国汽车销售公司的总裁兼 CEO 离职加入了一家电动车创业公司。 假如你不在汽车行业,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作为一名汽车销售高手,付强曾任奥迪、斯柯达、沃尔沃在华销售高管。 付强 前沃尔沃中国汽车销售公司 CEO 关于他离职的传言今年以来一直在若隐若现,现在终于证明。 类似的故事正在汽车行业频繁上演——越来越多传统汽车公司的高管转投初创型汽车公司——如乐视汽车、车和家、蔚来汽车等等。 但很快人们的爱好从付强身上,转移到了他新加入的汽车公司——浙江爱车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有限公司,简称爱车。 没几个人听说过这家公司。(这名字的确有点儿大俗大雅般的另类) 但它背后的投资者是吸引留意力的主要原因——和谐富腾,一家由腾讯、富士康及和谐共同组建的三方合资公司,掌控了爱车55%的股权。 而且出于各种原因,不少人还把付强加入的爱车,与另外一家神秘的电动车公司搞混了。 和谐富腾旗下实在共有两个电动车项目,经济型电动车 I-Car 和高端电动车 E-Car。 I-Car 就是爱车,付强加入前鲜有人关注。而 E-Car 对应的公司则在一个多月前被德国《焦点》周刊等外媒率先曝光。 报道称,宝马电动汽车的核心研发、设计团队,被一家名为 Future Mobility 的中国电动车创业公司挖走。 除了已表露的 CEO 为原宝马全球副总裁、i8 项目总负责人外,这家创业公司的核心团队还包括来自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设计师、梅赛德斯-疾驰北美自动驾驶研发业务负责人、特斯拉供给链及出产装配负责人及阿斯顿马丁的汽车工程高管。 这份豪华阵容名单被表露后, Future Mobility 一时间名声大噪。 Future Mobility COO 戴雷的朋友圈 目标是打造一个高端电动车品牌的 Future Mobility 注册在香港,研发总部位于深圳,传动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分别放在欧洲和硅谷,将在中国进行整车出产。 和谐富腾旗下电动车项目经济+高真个产品组合,很轻易让人联想起车和家、蔚来汽车这两家电动车创业公司,他们的车型也分别定位于经济和高端。 从产品角度来看,未来很有可能泛起爱车 vs. 车和家、Future Mobility vs. 蔚来汽车捉对厮杀的竞争局面。 蔚来汽车冠名赞助了Formula E 尽管他们都是电动车创业公司,其雄心壮志都不知足于局限在中国,放眼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但他们是两个类型的创业公司。 和谐富腾系由传统汽车高管操盘,结合互联网理念制造全新的电动车。而车和家、蔚来汽车则由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掌控,以务实的立场出产前所未见的电动车。 创业的风险极高,更不要说在巨头盘踞的汽车行业。这两种不同模式的电动车创业公司,谁能拿出用户认可的电动车,谁将成为中国的「特斯拉」? #1 - 控制权 这可能是爱车和 Future Mobility 迈向成功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他们的控股公司和谐富腾,由三个几乎对等的大股东组成。 和谐、富士康、腾讯的持股比例为4:3:3。 在爱车,这种情况还好一些,除和谐富腾外,和谐方面还持有28%的股份。 而 Future Mobility 的状况,则是豪华治理团队、和谐、富士康、腾讯四方均衡的状况。 不论是创业者仍是投资人都认统一件事,那就是创业团队中一定要有绝对控股权的一方,一定要有老大。 创业公司需要的是试错、判定、快速反应,以第二宇宙速度挣脱束缚,而不需要平衡。 目前 Future Mobility 处于启动阶段,跟着未来不断融资,或许还有机会确立自己的「老大」。 这方面,李想和李斌这两名连续创业者经验丰硕。他们全力保证自己对公司拥有控制权。 #2 - 节奏 车和家、蔚来汽车以务实的立场开发电动车,他们投建工厂,并从传统汽车公司招募了大批工程师。 他们不但愿被称为「互联网造车」,以为这个称号会引发投契、不务实的曲解。 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想、李斌都是出身于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他们会对公司的发展速度要求很快、要求产品开发速度很快(相对传统公司),投资人和外界也是这样期待他们的。 传统汽车和互联网行业不同速度的努力融合,可能会产生的风险是,公司掌控者和传统汽车团队之间的节奏失调。 「创业家们会觉得太慢了,要再快一点。传统汽车人一步一步的实验不能少,每个环节不能出题目,需要时间比较长。」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公司合伙人彭波告诉速度荷尔蒙,「这就造成在产品的推进速度上,会产生一些潜伏的冲突。这些冲突会对未来产品有一些潜伏的影响。」 爱车挖来了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 CEO 付强,Future Mobility 则拥有金光夺目的豪华高管团队。 他们熟知传统汽车的开发流程和节奏,尽管同样背负着快速向市场推出电动车的压力,但在于工程师团队的配合上,潜伏风险小了良多。 #3 - 基因 李想、李斌是连续创业者,他们信仰创业者的丛林法则。 付强和 Future Mobility 的梦之队几乎都是履历华丽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信仰治理和体系的气力。 靠谱的连续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都在互联网+电动车的新市场开始创业时,哪类人更有可能成功呢? 我更看好连续创业者的未来。 创业公司将碰到形形色色的风险和挑战,那都是商学院里从未教授过的东西。 公司创始人独一要做的就是解决所有这些难题,开发出用户喜爱的产品,让公司保持高速发展。 闻名创业者肖恩帕克(Sean Parker)曾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鸡汤:「创业就像嚼玻璃,你会慢慢喜欢上自己血的味道。」 有不少媒体对比过特斯拉和 Fisker 两家新能源汽车的命运,人们发现特斯拉碰到的难题一点不比 Fisker 少。 Fisker 汽车 CEO Henrik Fisker 特斯拉终极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符号化的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公司掌控者 Elon Musk 是一个连续创业者。而 Fisker 的 CEO 是从传统汽车巨头出来的职业经理人。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Musk 可以在公司濒临破产时倾尽所有将个人财富全部押注在特斯拉上。 他敢于派人临时到墨西哥买一辆 Smart 开回加州,把它改装成一辆纯电动车进行演示,终极感动了德国人,得到戴姆勒的电池订单,让特斯拉逃离破产命运。 他坚持在美国打破传统,自建渠道直销自己的电动车,哪怕是面对多起诉讼。 这条路上,创始人要做出良多艰难、重要的选择,这不仅需要聪明,还需要勇气。 所以,我投那些嚼过玻璃的人一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