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投资:如何在A轮投到百亿美元新巨头? |
发布时间:2018-04-30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5006 |
日前,在新经济100人举办的《零界·2018年CEO峰会》上,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 李志刚参与主持了新投资专场论坛,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 朱啸虎、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震、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参与圆桌互动,并就“如何在A轮投出百亿美元新巨头”、“怎样看待创始团队和投资人之间的博弈”及“投资机构如何与阿里、腾讯等巨头合作与竞争”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观点碰撞,热闹非凡。
以下为论坛Q & A实录,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精编整理,以飨读者。
朱啸虎:我们在投A轮的时候不敢想象成为百亿美金的巨头,当年投饿了么A轮,创始人是交大校友,算来算去市场太小,后来跟他说把市场放大,全国市场才有可能做出上亿级别。7年前投A轮,后来经过两次预测才能勉强算出这个公司可能做到十亿美金,这样投资才有意义。投资滴滴也是,打车市场供给侧限制,市场算起来也不是很大,当年程维总感觉到能做到几百亿美金的公司,并推算每年做两万单的时候能挣到100万。所以,A轮两亿美金真不敢想,10亿、20亿美金,投A轮的投资人已经很高兴了。 朱天宇:感受类似,没有人在这时候有水晶球可以告诉大家它的估值到底到什么是上限。但是,我觉得最早投资关键要确定两件事儿,第一是人,第二是赛道。
朱啸虎:很多事情其实事后看还是非常明朗的,共享单车去年年底可能是唯一的合并机会,不管是对于OFO还是摩拜,如果两家公司去年合并,市场估值还有两三倍的空间。当公司已经看到天花板的时候,投资人说合并不合并,要看创始人如何选择。 朱天宇:我觉得不存在博弈的关系,创业者不是在追求短期利益,而是追求在更大的心胸格局之下,能够影响到更多人,才可能解决非常复杂的利益关系,诸如无论是股权问题,还是说外部合作伙伴的问题。我觉得创始人的心胸格局实际上是最为核心的一点,更多时候是创始人在带领我们走,而不是我们在带领他们。
朱啸虎:阿里和腾讯最主要还是合作。 张震:肯定合作更多一些,原因是我们现在发现BAT也好,京东也好,美团等新的巨头,实际上在投资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你有两个选择,第一是PK,第二是拥抱欢迎他们,他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LP。刚刚有提到,很多人都是我们的投资人,而且他可能会成为接盘侠,或者是并购,这些人能够给到很好的体系,对我们来讲不是坏处。 朱天宇: 我认为BAT投资的整个状态走到今天是规律决定,就像张震所说首先不是去抗拒,一定是去拥抱现实。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们与巨头在投资阶段上更多是错位的,没有太多竞争,更多是合作。第二,从早期投资者角度来讲,要从创始人角度理解他们的核心诉求,看他们哪里有更大空间,哪里会有摩擦,从而帮助创业者的走向,这是我们更关注的角度。
朱啸虎:今天的市场非常火,创业项目非常多,一半是区块链,一半是小程序。今年产生了几百万创业企业,增长速度非常快,小程序市场非常大,还是建议创业者抓住小程序,尽量早的找到红利。 张震:人工智能可能还有很大机会。虽然人工智能从2016年就开始热起来,但是很多行业被人工智能影响、改造升级的程度还不够。另外就是信贷,中国之前都是消费信贷,但是美国的VC圈企业服务是非常成功的,有很多公司成功上市,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上市?我觉得就是时间问题,今天民营企业成为经济主流,加上其成长的因素,服务专业化程度,未来企业服务市场会成为重要的方向。 朱天宇:我觉得从未来看有三个趋势,一是所谓的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而是从比特到原子,三是从电子到光谱。 BAT流量集中化导致现在成本非常高,这时候就溢出很多寻找线下流量的机会,包括寻找微信小程序的新的红利机会。 第二从比特到原子,过去十几年是互联网带来的创新机会,这是偏软的,未来可能更多的创新和效率必不可少的会涉及到更多“硬”的成分。这是在过去这么多年历史不断的周期在交换,所以这里头我们看到无人车、无人机等等这些具有眼睛、有耳朵、有大脑、有小脑运动能力的这些机器设备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这是数字化的基础。 第三个电子和光谱相对来说细分一点,但是我觉得半导体实际上是驱动过去几十年最基础的创新,包括下一代的交互界面,都涉及到在光学层面,从精简光学到新的电子化的创新,都将会建立新的世界。
朱啸虎:我们错过很多,快手、拼多多。 张震:错失很多,所以我们说早期的时候一定要把枪头抬高一尺,不能用细节到一个单位小数点的东西来去否定一个团队,在这点上我们付出太多学费。我们经常会用一个静态的单位经济模型去分析一个动态的市场和成长,这是我想能跟大家分享的感受。 朱天宇:在早期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首先都要成为第一点,自己的认知不是无限和万能的,有一定的宽度在里头,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把自己认识到很深的部分,扎实做好,这是第一。第二从基金层面,我觉得每个人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包括基金也是有硬币的两面,所以我们要改进的是把原先早期看赛道的研究再做深,把自己擅长的事儿做好,把对创始人的交流做透,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
朱啸虎: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能力,因为今天的发展速度太快,大部分人能够跟上这个速度是有很大挑战性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命和格局到底有多大,选择的方向决定未来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第二点是执行力,决定了其能否在市场上能胜出。以上两点如果都能做到,毫无疑问我们会坚定的投资。 朱天宇:确实还是会回到人本身,CEO的认知能力,第一是认识到自己错了,第二是改的多快。你知道自己错了,其实这里头90%的人都淘汰了,淘汰的人往往是学霸型的,他不认为自己错了。第二个是愿不愿意改,还有会不会成功。再往下就是改的快不快,这个背后需要对自己成长的高期许,而且要很有方法和自律,所以漏斗模型下来之后,你具备的使命,你个人的成长速度,才可能领先这个公司,领先于行业速度,才可能把公司在该领域带到行业龙头,所以最终还是他的自我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