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合肥浪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服务热线:400-099-8848

杀死那个创业者

发布时间:2018-12-19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3960
杀死那个创业者


1999年的春天,美国也从前有过全民创业潮。


一份民调显现,其时每十二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在创业。一群群的年青人将自己的偶像从Backstreet Boy和小甜甜布兰妮改成了雅虎的杨致远和亚马逊的贝佐斯。


这两位年青富豪身着随意的T恤和牛仔裤,微笑地呈现在每一本新闻和商业杂志上。由于媒体将他们包装成自食其力的模范,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杨致远。



那年的哈佛商学院共有880名毕业生,计划加入科技创业公司和风投基金的人数初次超越了想去咨询公司和出资银行的人。


“我不想放过这条大鱼。”毕业生帕特里克.穆兰在承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我不想错失下一场工业革命。”为此,他回绝了金融组织的录用告诉,投奔了一家名为SupplierMarket.com的B2B公司。


他们的眼中是金光闪闪的前辈榜样。哈佛毕业生斯蒂格.莱西利在前不久刚把自己的Exchange.com以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而另一名毕业生安东尼.蒂安则为自己创办的互联网公司Zefer募到了1亿美元。


“在今世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时分,做一番事业的机会就这样摆在眼前。”蒂安在承受《波士顿环球报》专访时断定。


2001年上映的一部名为《Startup.com》的纪录片电影,实在的反映了这一切。


影片开头,一名年青俊朗的出资银行家拾掇好他的办公桌,抱着纸箱子头也不回的走进了纽约的夜色。他的死后,高盛的招牌正在熠熠生辉。


“我要去开一家互联网公司了。”他意气风发地说道,那是1999年5月,这位年青人看到了一个让普通人经过网络缴纳交通罚款的商机,于是拿着一份名为Govwork.com的融资计划辞了职。


这一切,好像一个轮回般,在十几年后的神州大地上重演。


01


在前段时刻刷屏的那篇《ofo剧中人:我不愿谢幕》中,一位职工对着记者反问,“风口要完毕的时分,莫非咱们做了一场春秋大梦?”


或许他说的没错,这场大梦的开头一向要追溯到1995年。


那一年马云刚刚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而在大洋彼岸,互联网大潮早已如火如荼。


一场里程碑式的IPO正在进行,那就是从前的浏览器霸主——网景通讯。


在网景创始人吉姆·克拉克的回忆录《网景时刻》里写道,“8月9日早晨7点的天气是典型的硅谷夏天清晨天气,加州的这个旮旯现已披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但在那天早上纽约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内,却是热火朝天的另一幅光景。


刚刚挂牌的网景股票实在过分抢手,不管交易员指定了怎样的开盘价,出资者都情愿报出更高的价格。这导致交易迟迟无法成交,股票底子没办法开盘。


由于打电话要来购买网景股票的个人出资者太多,著名的证券经纪公司嘉信理财干脆将录音电话一开头的语音信息改成了“假如想购买网景请按1”。


最终,网景的股票在上市当日暴涨了一倍多,市值超越22亿美元,几乎赶上了国防承包商巨子通用动力。第二天早上的《纽约年代》这样写道,“就这种体量的新股上市来说,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成果最好的开盘日。”


这次IPO的含义不只在于发明了一大批亿万富翁,更是代表了一个新的上市形式的呈现——在此之前,无论是微软仍是思科,大型科技公司上市时总归是要盈余的,但是网景在上市前不光一向亏本,而且越亏越多。


它的上市受到如此热捧,彻底建立在收入添加微弱,出资者以为公司未来总有一天会盈余的基础上。


就像后来被誉为互联网女王的玛丽·米克在专访时说的那样:


“网景是不是过早的上市了?没错。上市的一条重要经验规律就是公司有接连三个季度明显微弱的收入添加,并且,传统含义上,关于新进公司,你也希望看到有3个季度的盈余——是不断提高的盈余。


网景那个时分并没有盈余,所以这样上市的确是个全新的想法。但是商场现已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做好了预备,而网景正是在正确的时刻呈现在正确的地址有着正确队伍的正确公司。”


这一连串的“正确”,就像是给互联网圈摁下的一个答应按钮。


这意味着一群还没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也能与一位有钱的“怪人”碰头,从风投那里筹上一笔资金,然后花上一年半载就能够建立一家价值十亿美元的公司。


这意味着投身商界不再有必要从第一天就开端考虑如何挣钱养活一整公司的人,而彻底能够穿上旧T恤,叫上几个哥们,用他人的钱完结自己的愿望。


虽然网景最终的下场是被美国在线收购后彻底消失,虽然纳斯达克泡沫的崩塌现已证明了就算收入接连多年添加微弱的创业公司照样能够一朝倾覆,但是事实上,这一“创业-风投-收入添加-上市”的商业形式非但没有被抛弃,反而愈演愈烈。


从前网景的20亿美金市值现已让商场大叫张狂,而现在这些动辄2、300亿美金市值的独角兽上市后,却被以为潜力无限——


腾讯音乐本年预计净利润30亿人民币,市值却高达200亿美元,市盈率超越40倍;美团点评三季报扣除非常常损益后仍然亏本30多亿人民币,但没关系,只要营收还在以翻倍速度添加,350亿美元的市值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铁底。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Jay Ritter统计发现,本年前三季度,83%的美国IPO都来自截至上市首日12个月内亏本的企业,这是1980年以来亏本企业上市最高份额,刷新了2000年所创记录——2000年这一比率为81%。


而在大幅添加的亏本上市企业中,我国科技企业特别耀眼。


依据复兴本钱的IPO报告,本年前三季度,在美上市的我国科技企业23家,已然发明新的历史记录。而四季度,咱们又迎来了360金融这样重量级的“亏本”选手。


另一方面,港交所也放松了上市的盈余要求,这让本年的香港商场有望重夺全球IPO第一的宝座。


究竟是从什么时分开端,咱们不再要求上市的公司发明出实实在在的盈余了?


02


亏本的创业公司总要有人提供烧钱的弹药,改动这一上市形式的重要推手之一毫无疑问是危险出资。


美国风投职业的来源能够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在互联网年代到来之前,他们会要求创业者将自己身家的三分之一投入公司,同时至少会培育五到十年后,才会将出资目标推向大众商场。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微软前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就对持续亏本的亚马逊受到商场热捧表明过不解,“他们压根不赚钱!在我的世界里,挣到钱之前都不算真实的商业!”


但这一切的审慎和严格,在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年代戛但是止。


“融资几乎容易得可笑。”一位年青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说。他在1999年秋天为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筹集了几百万美元。“你能够走进纽约随便哪个办公室,只要工作人员觉得你看上去还算机伶,立刻就会交给你好多钱。咱们不需求商场数据,咱们不需求产品展现,咱们什么都不需求。咱们只要商业计划,有这一项就足够了。”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1996到1999短短三年间,美国的风投组织数量翻了一倍,总规划则扩张了三倍,到达1640亿美元。连绵不断的资金从大学捐赠基金和养老基金中流淌而来。这些传统含义不会进行特殊出资的资产办理组织,以为参加互联网昌盛更保险的途径是做风投基金的LP,而非在二级商场上买现已炒高的股票。


某种含义上来说,他们是很正确的。


而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投向风投职业的“长钱”就更多了。全球央行此伏彼起的量化宽松方针让商场流动性泛滥,在股债二级商场赚的盆满钵满的出资者开端将钱转移至特殊出资领域。


比起规划庞大的二级商场来说,危险出资的资金蓄水池小得不幸,所以当量化宽松的洪流来临时,可出资的钱开端远远超越可出资的项目。


过去创业者挤破头抢融资,现现在风投争先恐后抢项目,给他人送钱。


硅谷新晋的出资者中,有许多好莱坞名人、流行歌手,这些人被华尔街称为“傻钱”。可事实上,绝大部分的风出资金都是“傻钱”,由于没人确切知道哪个项目可行或许哪家公司会脱颖而出,许多风投组织干脆将钱投到一切地方,也就是所谓的“撒网然后祈求”(Spray and Pray)


后来这一招也被引进了我国,美其名曰投赛道。


关于出资组织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他们下了过错的赌注,而是错失了其间一步好棋——投了一百个烂公司都没关系,投中下一个Facebook和Spotify就能一夜成名。


在我国,相同的剧本被翻版上映。


我国的VC/PE组织办理基金在过去十年的扩张超越10倍。依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私募股权和创业出资基金规划现已超越7万亿元人民币。


这是什么概念?沪深两市现在总市值也不过45万亿元,那么光风投基金的规划就能够再造1/6个我国股市。


就算在美国,这么高的份额也闻所未闻。


更何况,和美国的风投需求依托上市才干退出不同,从2012年起,异军突起的BAT成了风投职业最粗大健壮的大腿。


要什么IPO,习得文武艺,卖给BAT。


现在BAT慢慢变成了TMD,在国内IPO逐步变回了海外IPO,不变的是越来越短的风投周期,和不断蜂拥而至的新资金。


也难怪,你让我国的“傻钱”去哪儿呢?


房地产?早就配太多了。股市?15年那波搞怕了。只要风投,在本年下半年之前,无论是IPO上市仍是被大公司并购,看起来总归是个包赚不赔的买卖。


因此,从VRAR到共享经济再到新零售,你方唱罢我登台。比及万马齐喑之时,至少咱们还能整体出动去抢头部项目。


君不见这边厢本钱寒冬创叫苦连天,那儿厢字节跳动和大疆的融资分分钟被抢个精光。


在这样的商场环境下,要创业公司盈余?不存在的。盈余之前,赶紧给我先上市吧。


03


1999年,一个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在剖析在线宠物用品职业时这样写道:


“到现在,一切创业行为的中心就是奔向IPO的竞赛。


在线宠物用品职业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互联网昌盛关于传统商业次序的推翻。现在的风投与创业家们不再运用股票商场来创立公司,而是运用公司来创立股票。


一掷千金的营销大战不只用来招引顾客,更重要的是用来招引潜在股民的注意力,创立公司反而成了第二位的使命——只能算是IPO之前不得不完结的乏味杂务,却并不是安德烈·雷斯曼这样的哈佛大学MBA毕业生放弃别处的职业出路,来到Petopia.com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原因。”


创业本应是件严肃认真、仔细打磨的工作,但在风出资金的泛滥和出资者偏好的转变下,变成了一个激动儿戏的挑选。


去年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张狂的独角兽:硅谷创业公司历险记》。在这本书里,一个年过半百的新闻周刊记者由于被辞退而误打误撞进了一家科技初创公司。


在书中,作者翔实地描绘了这家实在存在,也的确上市了的科技公司背面的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被巨大上名词包装、实质上却是传统邮件营销生意的商业形式,被糖块墙和各种活动洗脑信任创业公司神话的职工,“不择手段炒高价值、只为了高估值和实现股票”的老板和中心团队。


而到了书的后半段,他也终于搞清楚了科技创业公司的开展形式——“快速添加,不怕亏钱,立马上市,发家致富”,这让他理解了为什么风出资金现在这么喜欢给年青创始人出资。


在“科技公司如电影”的比喻中,他将风投比作制片人,CEO则是男主角。若有或许的话,制片人当然要请一位像马克·扎克伯格的明星——年青,最好是中途辍学,或许还有点小小的自闭症。


而在编写剧本,也就是“企业故事”的时分,神话的来源、高潮的时刻和英雄的征程都是有必要的,中间还能够掺杂着需求克服的种种困难,不得不被残杀的恶龙对手,以及即将分裂转型的商场机会。


制片人为建立公司出资了上百万美元——就好像拍电影一样——之后再花上几百万美元来做宣传,为的就是IPO这个开幕之夜,人们在街口排成长龙,等着进入电影院看电影。


而比及把影院的座位都塞满之后,制片人和男主角就能够实现收益了。


让咱们再重复一次上面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说过的那句话——在现在许多风投与创业家心中,创立公司只不过是为了上市而不得不完结的无聊使命,仅此而已。


在这样的形式下,想要踏踏实实做事的创业者、想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开展的企业家是要靠边站的,情愿陪同一个企业数十年,帮其打造杰出的公司治理和制度建造的风出资金是募不到钱的。


敢想敢拼、能在短时刻内将公司收入做到尽量大,哪怕对公司治理、人员办理缺乏经验的年青梦想家才是商场独爱,能够告诉出资人自己投过多少个大牌项目、抢过多少条赛道的风投家才干取得资金青睐。


创业这事,从未如此浮躁过。


04


任何无限制增发的通货,无论是二十年代的德国马克仍是六十年代的美元,都必定会在出资者们最终对其损失信心后迅速价值降低。


不过就钱银而言,至少讲点信用的央行都还有操控增发率的动力,以保持钱银的根本价值。但是互联网股票的供应量是由风投基金、创业者与出资银行们决定的,三者都有加速发行股票的强烈动机,而他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充分的科技创业公司供给,叠加逐步不再宽松的钱银环境,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价值降低只是早晚的工作。


就像港股从前稀缺的互联网公司标的美图,现在早已淹没在美团、小米等巨无霸之中,默默地跌去了90%;又比如美股上从前的中概互联网金融第一股迷人贷,在16~17年翻了十余倍之后,现在尘归尘、土归土。


这时分,受伤的会是风投吗?不会。且不说在上市已久的科技创业公司中,风出资金早已套现离场,就算是百花杀后的流血上市,风投也会由于“棘轮条款”的存在而能够取得足够多的补偿。除非有毁灭性的崩盘,否则风出资金很难亏钱。


那受伤的会是创业者吗?也不会。现在几乎每家公司在Pre-IPO轮中或许正式上市时都会变卖一些老股,以保证创业者取得足够多的收益。就算像美图这种蔡文胜信誓旦旦不会减持的公司,也照样能在高点让自己的儿子减持了9个亿港币。


那受伤的是谁呢?被创业故事感动而在二级商场买入的散户和组织自然是一员——“人人奉献一份爱,就能为偶像崇奉充值,为企业亏本买单”。


不过除此之外,这些创业公司的职工也往往会成为被献身的目标。


是的,腾讯和阿里发明了成百上千个富翁,没错,每一个中概股的成功上市背面都有一批欢呼雀跃的老职工。但那,都是在泡沫退潮之前。


关于创业公司的职工来说,收入的一大部分是用股票期权来抵的,而期权的行权价则是依据股票颁发之日的公司估值来计算的。


假如来得晚,行权价很高,那么上市之后,期权或许就会变成水下期权——换句话说,就是一张废纸。问问许多本年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职工,他们对此会有更深的感触。


比期权影响更大的是裁人。


2000年~2001年,美国互联网公司迎来裁人潮。亚马逊裁掉了1300名职工,相当于总人数的15%;现已成为了美国在线-年代华纳联合公司的一部分的CNN裁掉了1000名在线部门的职工。


这些从前被很多互联网公司抢夺,在极短时刻完结了传统职业几十年升迁道路的“人才”俄然发现,自己不得不回到底层的岗位从头做起。


相同的故事,在国内正要上演。


05


在《Startup.com》电影中,男主角费尽周折终于拿到了梅菲尔德基金的危险出资。这家组织是能够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派风投基金,却在亚马逊取得300亿美元股市估值的那一天被商场纠正了“三观”。


主角从此斗志昂扬一往无前,公司不光扩张到四五百人,还被邀请与克林顿一起指点江山。


但是不久之后,由于办理混乱、技术失窃、合伙人奋斗等原因,再加上互联网泡沫破裂,公司逐步式微,最终只剩十几个人。


电影的最终,主角将公司卖掉,和合作伙伴两人一起又开了一家心理咨询服务公司,专门帮助那些在.com热潮衰退之后遭遇心理问题的失败者。


听起来,这没准会是下一个风口。

上一条:史玉柱确实很闲...

下一条:ofo四大败因:互联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