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鬼”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搞电诈 |
发布时间:2022-04-23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892 |
“内鬼”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搞电诈,高检清晰将要点从严冲击! 公民个人信息是违法分子施行电信网络欺诈违法的“根底物料”,被走漏并被不法分子获取,后果不堪设想。一旦有工作“内鬼”不合法获取个人信息并将其用于电诈,危害尤为严峻。高人民查看院21日发布的一同典型事例,揭露了“内鬼”的行为。 2019年12月,浙江杭州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徐某、浙江诸暨某通讯营业网点代理商郑某合谋在杭州、湖州、诸暨等地不合法从事手机卡“养卡”活动。即先由郑某使用担任手机卡代理商的便当,申领未实名验证的手机卡(又称“白卡”),再以每张卡35元至40元的价格交由工作开卡人马某辉;马某辉通过在江苏省的劳务公司员工时某华、耿某军等人,以处理“健康码”、核实健康信息等为由,不合法采集劳务公司务工人员身份证信息及人脸识别信息,对“白卡”进行注册和实名认证。 为躲避通讯公司对外省开卡的约束,时某华、耿某军使用郑某工号和密码登录内部事务软件,修改开卡方位。此外,马某辉还独自从上海某劳务公司员工赵某处购买公民个人信息400余条用于激活“白卡”。 经查,上述人员使用不合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处理手机卡合计3500余张。这些手机卡中,有55张卡被用于电信网络欺诈违法,触及68起欺诈案件,违法数额合计人民币284万余元。 ![]() 案情示意图(高检供图) 终究,这些不法分子均受到了法律严惩。对于该案暴露出的“内鬼”问题,查看机关与有关通讯公司座谈,主张加强开卡和用卡环节内部监管,堵截电信网络欺诈违法黑产链条。 ![]() 徐某被抓获归案,办案机关查获大量已被实名注册的手机卡(高检供图) 高检第四查看厅负责人介绍,从查看办案情况看,被走漏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多,其间不乏个人灵敏信息,特别是一些工作“内鬼”走漏信息问题相对杰出。 据介绍,2021年,查看机关共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9800余人,同比上升64%。查看机关将工作“内鬼”作为冲击要点,依法从严惩办,从重提出量刑主张,共审查起诉相关涉案人员300余件500余人。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查看机关将把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作为冲击治理电信网络欺诈违法的要点工作,将工作“内鬼”和工作团伙作为要点从严惩治。在查办电信网络欺诈的一起,溯源上游个人信息走漏的渠道和人员,环绕信息获取、流转、使用等各环节,同步加强全链条冲击;聚集损害个人灵敏信息、特别集体个人信息以及大规模个人信息案件,聚集要点工作部分和平台企业,强化刑事查看和公益诉讼查看部分办案联动,推进源头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