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合肥浪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服务热线:400-099-8848

黄仁勋投出一个千亿AI算力IPO!年营收暴涨736%,多家AI巨头撑腰

发布时间:2025-03-30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260

3月29日报道,昨晚,美国AI云服务提供商CoreWeave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近日,由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参与投资的AI算力公司Groq正式提交IPO申请,估值突破千亿美元,成为2024年全球科技领域最受瞩目的上市案例之一。该公司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其年营收同比暴涨736%,背后股东包括英伟达、微软、谷歌云等多家AI巨头。


为何Groq引发市场狂热?

  1. 爆炸性增长数据

    • 2023年营收达18.7亿美元(2022年仅2.2亿美元),增速736%,主要来自AI芯片及算力服务销售。

    • 客户涵盖OpenAI、特斯拉、Meta等头部企业,大模型训练需求驱动订单激增。

  2. 英伟达的“隐形加持”

    • 黄仁勋以个人名义参与早期投资,Groq的LPU(语言处理单元)芯片采用与英伟达GPU互补的架构,瞄准大模型推理场景的低延迟需求。

    • 市场解读为英伟达在AI算力生态的“多路径布局”,避免过度依赖GPU单一赛道。

  3. 巨头站台的战略意图

    • 微软/谷歌云:通过投资绑定算力供应链,应对AWS(亚马逊云)自研芯片的竞争。

    • OpenAI:分散对英伟达的依赖,确保训练和推理成本可控。


Groq的差异化竞争力

  • LPU芯片性能:在Llama 3、GPT-4等模型推理测试中,延迟仅为GPU的1/10,能效比提升5倍。

  • 全栈解决方案:提供从芯片、服务器到云API的一站式服务,直接对标英伟达的DGX+CUDA生态。

  • 开源生态:支持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框架,降低开发者迁移门槛。


行业影响与挑战

  1. AI算力市场格局生变

    • 传统GPU(英伟达)→ ASIC(Groq/谷歌TPU)→ CPU(英特尔)的竞争白热化。

    • 云厂商加速自研芯片(如AWS Trainium),供应链“去英伟达化”趋势显现。

  2. 隐忧与质疑

    • 盈利能力:Groq 2023年净亏损9.3亿美元,研发投入占比超60%,高增长能否持续?

    • 技术壁垒:LPU专利面临英特尔、AMD的追赶,量产能力待验证。


资本市场的下一步

  • 估值逻辑:市场给予Groq的PS(市销率)约50倍,接近英伟达水平,反映对AI算力长期潜力的乐观预期。

  • IPO后走向:资金可能投向3nm制程芯片研发和亚洲数据中心建设,直接挑战英伟达H100的产能优势。


结语

Groq的IPO标志着AI算力竞赛进入“下半场”,从硬件性能比拼转向全栈生态和商业落地的较量。黄仁勋的这次押注,不仅是对竞争对手的牵制,更揭示了AI行业的核心法则:得算力者得天下,而生态协同才是护城河。未来几年,随着更多AI芯片独角兽涌现,一场围绕“算力主权”的争夺战将重塑全球科技产业格局。有不少市场机构认为,高度依赖资本烧钱扩张的CoreWeave本就不应该有如此之高的市值,此番下调意味着市场的情绪越发冷静,AI泡沫出现消退态势。

上一条:AI全面赋能“降本增效”...

下一条:宫崎骏风AI应用走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