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合肥浪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服务热线:400-099-8848

怎样进行用户分层

发布时间:2025-09-08 文章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4
用户分层是根据用户在产品中的行为、价值、需求等核心维度,将庞大的用户群体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子群体,从而实现 “精准运营、资源聚焦、提升转化” 的目标。其核心逻辑是 “不把所有用户当同一类人对待”,避免资源浪费在低价值用户身上,同时让高价值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以下是一套可落地的用户分层方法,从 “明确分层目标” 到 “执行与迭代”,覆盖全流程:

一、第一步:明确分层目标 —— 先想清楚 “分完要做什么”

分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开始分层前,必须先明确目标,避免为了 “分层而分层”。常见的分层目标包括:


  • 提升转化:区分 “潜在用户” 和 “意向用户”,对前者推送 “产品价值科普”,对后者推送 “限时优惠”;
  • 留存用户:识别 “高活跃用户” 和 “流失风险用户”,对前者提供 “会员专属权益”,对后者推送 “召回福利”;
  • 优化体验:针对 “新用户” 简化操作流程,针对 “老用户” 开放高级功能;
  • 资源分配:将客服资源优先分配给 “高价值付费用户”,而非普通免费用户。


示例:电商平台的分层目标可能是 “提升复购率”,则分层需重点关注 “用户的购买频次、消费金额”;内容平台的分层目标可能是 “提升内容生产”,则分层需关注 “用户的发帖量、互动率”。

二、第二步:选择分层维度 —— 用 “数据 + 场景” 定义用户

分层维度需结合产品类型(如电商、内容、工具)和分层目标,避免维度过多导致复杂。以下是不同产品的核心分层维度,可直接复用或组合:


产品类型 核心分层维度(常用) 示例场景
电商平台 1. 消费能力(累计消费金额、客单价)
2. 消费频率(近 30 天购买次数、复购率)
3. 行为阶段(浏览未下单、下单未支付、已购)
用 “消费金额 + 频率” 区分 “高价值会员”(月消 5000+,月购 3 次 +)和 “普通用户”(月消 < 1000,月购 < 1 次)
内容平台 1. 角色(内容生产者 / 消费者)
2. 活跃度(近 7 天登录次数、浏览时长)
3. 互动行为(点赞 / 评论 / 转发 / 发帖量)
区分 “核心创作者”(月发帖 10+,内容阅读量 10 万 +)和 “沉默消费者”(月登录 < 2 次,无互动)
工具类产品 1. 功能使用(核心功能使用率、高级功能开通情况)
2. 活跃度(近 30 天使用天数、每次使用时长)
3. 付费状态(免费用户 / 付费会员)
区分 “深度用户”(每天使用,开通高级功能)和 “试用用户”(仅注册,未使用核心功能)
企业服务(B2B) 1. 客户规模(企业员工数、年营收)
2. 合作阶段(意向咨询、试用、已签约、续约期)
3. 客单价(年度合作金额)
区分 “战略客户”(年营收 1 亿 +,合作金额 50 万 +)和 “中小客户”(年营收 < 1000 万,合作金额 < 5 万)

三、第三步:确定分层模型 —— 从 “简单” 到 “精细”

根据产品阶段和数据能力,选择不同复杂度的分层模型。新手优先从 “简单模型” 入手,避免过度复杂。

1. 基础模型:RFM 模型(电商 / 付费类产品首选)

核心逻辑:通过 “近一次消费(Recency)、消费频率(Frequency)、消费金额(Monetary)” 三个维度,将用户分为 5 类,覆盖 90% 的运营需求。
操作步骤


  1. 定义每个维度的 “高 / 低” 标准(需结合自身数据,无统一答案):
    • 近一次消费(R):高 = 近 30 天内消费,低 = 30 天前消费;
    • 消费频率(F):高 = 近 90 天消费≥3 次,低 = 近 90 天消费 < 3 次;
    • 消费金额(M):高 = 累计消费≥1000 元,低 = 累计消费 < 1000 元。
  2. 组合三个维度,划分用户类型:
    • 高价值用户(R 高 + F 高 + M 高):核心用户,需重点维护(如专属客服、优先发货、会员权益);
    • 潜力用户(R 高 + F 低 + M 高):消费能力强但频率低,需刺激复购(如 “专属满减券”“新品优先购”);
    • 流失风险用户(R 低 + F 高 + M 高):曾高频高消,近期沉默,需召回(如 “回归福利”“专属顾问回访”);
    • 新用户(R 高 + F 低 + M 低):刚消费过,需引导第二次购买(如 “首单后送 10 元无门槛券”);
    • 低价值用户(R 低 + F 低 + M 低):贡献低,可减少资源投入(如仅推送通用活动,不单独发券)。

2. 进阶模型:行为分层模型(内容 / 工具类产品)

适合无 “消费行为” 的产品(如免费资讯 APP、工具软件),核心是 “根据用户对产品核心功能的使用行为” 分层。
示例(内容 APP 分层)


  • 核心用户:近 7 天登录≥5 次,每天浏览≥10 篇内容,每周评论 / 转发≥3 次 → 运营重点:邀请成为 “内容创作者”,提供流量扶持;
  • 活跃用户:近 7 天登录 3-4 次,每天浏览 5-9 篇内容,偶尔互动 → 运营重点:推送 “个性化内容”,提升互动频率;
  • 普通用户:近 7 天登录 1-2 次,每天浏览 <5 篇内容,无互动 → 运营重点:用 “热门内容”“话题活动” 提升活跃度;
  • 沉默用户:近 7 天未登录 → 运营重点:推送 “召回短信 / APP 通知”(如 “你关注的博主更新了”);
  • 流失用户:近 30 天未登录 → 运营重点:发送 “专属福利”(如 “回归领 7 天 VIP”),若无效则暂停投入。

3. 复杂模型:用户生命周期分层(全阶段覆盖)

适合成熟产品,将用户从 “接触产品” 到 “流失” 的全流程分为 5 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需求和运营策略:


  1. 潜在用户(未注册):知道产品但未使用 → 策略:突出核心价值(如 “免费图片编辑工具,3 步出图”);
  2. 新用户(刚注册):首次使用 → 策略:简化操作(如 “新手引导”),降低流失(如 “完成首操送积分”);
  3. 成长用户(使用 1-3 个月):熟悉基础功能 → 策略:引导使用高级功能(如 “教你用 XX 功能提升效率”);
  4. 成熟用户(使用 3 个月 +,高频):核心价值用户 → 策略:提升忠诚度(如 “会员体系”“专属活动”);
  5. 衰退 / 流失用户(活跃度下降 / 长期不登录):价值降低 → 策略:挽回(如 “问题调研 + 针对性福利”)或放弃(资源聚焦其他阶段)。

四、第四步:分层后的落地运营 ——“千人千策”

分层的价值终通过 “差异化运营动作” 实现,核心是 “给不同用户推送不同的内容、福利、功能”。

1. 运营动作匹配表(以电商为例)

用户分层 运营目标 具体动作
高价值用户 提升忠诚度 / 复购 1. 专属客服(24 小时响应)
2. 会员日(额外折扣)
3. 新品优先购资格
潜力用户 提升消费频率 1. 满减券(如 “满 200 减 50,7 天有效”)
2. 复购提醒(“上次买的 XX 快用完了”)
流失风险用户 召回 / 激活 1. 回归红包(“登录领 30 元无门槛券”)
2. 电话回访(了解流失原因)
新用户 引导二次下单 1. 首单后券(“完成首单,再送 10 元券”)
2. 新手专属活动(“新用户满 50 减 20”)

2. 注意事项:

  • 避免 “一刀切”:不要给所有用户发同样的券(如给高价值用户发 “满 100 减 10”,可能无吸引力;给新用户发 “满 1000 减 200”,可能无法达成);
  • 数据驱动调整:每 3 个月复盘一次分层效果(如 “流失用户召回率是否提升”“高价值用户复购率是否增长”),并根据数据优化分层标准(如原 “高消费金额” 1000 元,若用户消费能力提升,可调整为 2000 元);
  • 工具辅助:小团队可用 Excel 做基础分层(筛选数据、分类标色);中大型团队可用用户运营工具(如 GrowingIO、神策数据)自动分层并推送运营动作。

总结:用户分层的核心原则

  1. 目标先行:先明确 “分完要解决什么问题”,再选维度和模型;
  2. 数据支撑:分层标准(如 “高消费金额”“高活跃度”)必须基于自身产品数据,而非拍脑袋;
  3. 简单优先:新手从 RFM 或基础行为分层入手,成熟后再升级复杂模型;
  4. 持续迭代:用户行为会变,分层标准和运营动作需定期优化(建议每季度调整一次)。


通过这套方法,可快速将 “模糊的用户群体” 转化为 “清晰的运营对象”,让资源投入更精准,避免 “对牛弹琴”。

下一条:网站建设公司如何展示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