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竞价治理职员的几项重要工作 |
发布时间:2016-07-20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3300 |
<写在前面的话 >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程浩,迅雷创始人,现在专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今天我将以自己过去15年在互联网领域工作的一线经验,跟大家谈谈我对公司内部立异的看法。以下观点也恰是我在混沌AI成长营上作为导师,一次授课演讲的内容。但愿能够给泛博创业者和身在科技公司的朋友们,带来匡助和思索。 以下是正文 当创业公司或者说一家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发展壮大起来以后,人员扩招,业务也随之增多。这时再去做一些变革性的内部立异,实在长短常难题的一件事情。换句话说,假如大企业内部做立异很轻易,那现在市场就全部是BAT的天下了,就没有我们创业者什么事了。 那么内部立异的详细难点体现在什么地方?目前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去更好地做内部立异?接下来我和大家聊一聊这方面的事情。 一、为什么企业内部立异同样要精益? 精益立异,简朴来说就是用低本钱快速试错的方法来完成项目验证。首先我们看一下,假如我们企业内部创业不够精益,会怎么样? 铺张!会导致资金,人力,时间本钱的铺张。我用一支很大的团队做一个项目,做一年失败了,和我花三个月精益试错,带来的本钱消耗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这里要夸大的是,比资金消耗更恐怖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是对团队决心信念的消耗!当Leader立项的时候,一定会决心信念十足地给大家做远景描绘,我们要做的这个产品非常非常厉害,我们要做到什么阶段,发展多少用户,形成多少收入等等。但做了一年之后,什么都没有做出来,大家的心理落差实在长短常大的。除了质疑这个企业领导人靠不靠谱之外,士气也会非常低落,甚至对自己在公司的职业远景产生动摇。 假如团队对于Leader没有信任,你现在说什么我都不信了,那这个公司的风险是极大的。所以作为企业的高层治理者,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势巨子性,做事情一定要精益,这个非常重要。 二、如何用精益的方式去治理企业内部立异? 以下几点,是我以为能够匡助企业进步内部立异成功率的一些方法。 1.组建精英小团队。 首先要选取一个小的精英团队去做敢死队。 敢死队两个特点:第一,自组织。我不会说,你们三个去做敢死队,而是说,你们谁想去做敢死队,自己站出来。这样选出来的人,会是对这个项目成功比较有信念的人。 那为什么叫敢死队呢?说白了,就是可能有去无回。所以风险一定要透明化,开始之前就讲清晰,这次立异很有可能不成功,大家尽管努力地去做就行。由于失败很正常,99%失败,1%成功。但是成功只要有一次就够了。 另外一点就是敢死队不能有菜鸟,一定要有经验的人来做。重要的考量就是,有经验的人经历过良多起落,抗压能力和对失败承受能力会比较高。假如是毕业生过来就尝试立异项目,做了两年没有做起来,心里肯定有良多挫败感。此外,有经验的人凭借过往工作和项目的积累,对立异项目面对的难点、题目会更为敏锐,更轻易在项目早期就找到面对的核心症结,有更快速的纠错能力。 一般敢死队的标配就是3个人,一个产品经理,两个研发。没有测试也没有UI。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是测试者,而产品经理自己就是UI。 我一个同事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对。他说,一个3-5人做不好的项目,30-50个人也做不好。在前期的立异试错阶段,一定是小规模的,假如一上来就是30-50个人,一旦这个业务没起来,本钱得有多高?假如小组织失败了也就是3个人郁闷,大规模失败了就是30个人不开心,会对整个公司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留意这个,精英小规模地去试错。 2.独立运作。 A.上层只帮忙不添乱 内部立异最怕什么?最怕我们领导每天问最近怎么样了,有没有数据我帮你们诊断一下。所以上层一定不能有过多的干涉干与。干涉干与越多,压力越大。好的情况应该是像VC投企业一样,我不会每天去问企业怎么样了,需不需要我帮忙。假如有需要,他会主动找我,应该是这样,只帮忙不添乱! B.去KPI 领导一定不能说,你这个创业项目我给你三个月时间,三个月时间拉到了10万用户,你可以再做三个月。 假如我这么要求你,你肯定能给我拉来10万用户。由于拉用户的方法太多了。但是拉来的用户是不是有效用户,这可就未必了。一定不能拿KPI去考核早期业务,一考核肯定出题目。 C.内部市场化非常重要 仍是上面那个例子,你要求我一个月拉10万用户。假设我们是至公司,所以可能我的产品做得还不是那么好,但是老板既然说了,我就去各个部分蹭资源、蹭流量,凑这10万用户可能并不难。 但这么做的题目是什么 — 产品还没有做好,就开始蹭各种资源做推广。假如没有明确的内部市场化的话,说白了这些资源我都可以通过人际关系搞过来。 但是你的产品不行,推出去以后就是祸害公司的品牌(尽管你也可以不用公司的品牌)。而且这样就把公司内部关系搞得很复杂,这次你帮我一下,下次我再支持你一下,最后就变成谁能搞关系谁的考核就更好。所以内部市场化很重要。 怎么做?一个简朴的方法就是发虚拟币。好比我是A部分,你是B部分,你从我这儿买广告位。我这个广告位对外卖10万,对你也卖10万,但是你没钱,就用虚拟币支付。 这样从我的业绩考核来说,我卖给你广告位和卖给第三方是一样的,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损失。这样我作为资源提供方就不纠结了。从你的角度来看,你也不会诉苦说,公司不给我资源了,或者花很大的精力去蹭。由于从机制上来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同等获取的。 同时在公司内部,虚拟币或者说资源当然是有限的,这也会让内部创业团队,对产品的投放推广更为慎重。减少在还未预备成熟时,就仓促推出糟糕产品的可能。 当然我们也必需要警惕,内部市场化并不是万能药,它也面对一个题目,就是可能会导致各部分各自为阵。你要做一个事,我不反对,但我也没有动力帮你。大家更多地专注在自己部分的业绩上。 这时作为CEO,你要去推动一些整体战略性的项目就比较难。要求你得有足够的权势巨子去打破各个部分的边界,然后去推你的战略。 拿微信和QQ举个例子,两个产品都是腾讯旗下的。微信出来是不是很大程度上革了QQ的命?良多人现在都不用QQ了。 但是腾讯很厉害的一点是什么呢,在两个产品内部冲突如斯之大的情况下,还能让QQ 不计本钱地去推广微信,这长短常厉害的。 我想起我第一次用到微信,是什么情况呢?我开始挂着Q,然后看到我一个哥们头像旁边多了一个小标志,提示这个人微信在线。我就想微信是什么东西呢?然后就下载了微信。而且微信里面有用的SNS关系,都是从QQ通信录里导入的,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腾讯实在是一个内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公司。但是真正需要他们协同在一起的时候,QQ对微信的市场协同匡助长短常枢纽的,所以微信出来以后才能够很快击退了竞争对手。 3.鼓励内部竞争 两个团队同时做一件事情可不可以?一般来说我们觉得不行——资源铺张嘛!但是我们假设这个公司已经成长起来了,资源足够丰沛时,两个团队当然是可以做统一个业务的。 仍是拿微信举个例子。当时同时在做微信的大概有三四个Team,最后张小龙杀出来了。大概一年前,腾讯也有两个部分同时做片子,一个是腾讯互娱;还有一个是腾讯视频。两个部分显然都有足够的理由要做片子,由于其他的游戏公司和视频公司都开始做片子了。那马化腾选哪个部分做呢?结论很简朴,两个一起做,一个叫企鹅影业,一个叫腾讯影业。实际上腾讯内部良多其他的服务例如广点通,当时都有内部的竞争对手。能杀出来的一定是高手,所以一定要鼓励内部竞争。 4.团队激励 无论是物质仍是精神层面,要有效地激励。我记得几年前百度有一个内部立异奖,当时是李彦宏切身颁奖,奖金100万美金。给一个五六个人的Team,均匀一个人100万年终奖。所以立异一定是重奖,而且是重奖轻罚,甚至重奖不罚。 但是这样做呢,实在也有题目。好比你是做立异业务,我是做成熟业务的。实在对于至公司来说,成熟业务压力也很大,KPI定的也很高,你每天晚上到9点,我也是每天晚上做到9点。那为什么我的年终奖由KPI决定,你就可以重奖轻罚,或者只奖不罚,我心里肯定不平衡。 所以这个东西,仍是没有一个万能的药可以解决一切题目。 5.体内仍是体外轮回? 立异到底是在体内仍是体外来做?首先我把立异类型分类来解释。 第一类,进步竞争力型立异。 拿百度来举例,百度有哪些产品?百度贴吧,百度MP3,我管这几个产品叫进步竞争力型立异产品。由于它的核心是晋升用户的搜索质量,让用户能够更好地搜索到自己要的东西,这个应该是体内的。 还有一类呢,我把它叫资源输出型立异。 什么叫资源输出呢?就是输出流量。“百度有啊”、“爱奇艺”里面的内容这些都不是自己独占的,而且是从百度搜索往外输出流量的。好比视频搜索流量就输往“爱奇艺”,购物搜索就输往“百度有啊”。 这些资源输出型的业务应该考虑体外轮回,为什么呢? 第一点,资源输出型立异不是公司的主赛道,有没有这个业务你都无所谓。公司发展好的时候可能有些支持,发展的不好,我要裁员,首先从这些业务开刀,谁让你不是主营业务的。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大树底下好乘凉”,实在这句话放在内部创业里面是不正确的。准确的说法是“大树底下你根本照不到阳光”,你感觉似乎公司什么资源都有,但是这些资源能不能轮到你,这是一个题目。 第二点,资源输出型立异和公司原有业务的文化基因不一样。拿爱奇艺跟百度来讲,爱奇艺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媒体和销售。这个和百度技术导向的差别是很大的。 第三点,资源输出型立异在体系体例内很难获得非常好的激励: a. 你奖励的多呢,原来的员工不平衡;奖励的少,大家觉得都没有分到。所以这里面又牵涉到平衡的题目,最好的办法仍是拆分出去。 b. 惰性。体系体例内创业轻易产生平台惰性。它很轻易强调平台的价值,从而对平台产生依靠性。它带来一种心态就是,反正我有平台,不愁流量,产品做的大概能用,知足老板的要求就完了。 更何况假如你今天冲的很猛,这个季度KPI超标了那我下个季度怎么办,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平台性内部创业的题目。但你假如是个创业公司就显然没有这个题目。 这些情况实在也能总结出一句话,就是凡是为KPI驱动,而不是为价值观驱动的创业,这个事儿都没戏。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内部立异一定要符合公司的战略,要和公司的核心业务相联系关系。只有相联系关系的时候,内部资源的支持力度才会比较大,并且,只有你和你的平台战略协同的时候,你才能够很轻易地放大平台的上风。反过来说,假如你和平台不联系关系,肯定很难获得公司的核心资源,这和在外面独立创业拿VC的钱没任何区别。从另外一个角度,现在腾讯的一半市值都是微信带来的,假如张小龙不依靠腾讯的平台也能把微信做起来,他现在会怎么想? |